谭俊峰|心灵鸡汤,专供疗伤;热心转发,暴露智商
——谈谈还未引起足够重视的信息污染
文 / 谭俊峰
如今,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,已给人们的生活与工作带来极大便利,它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与工作方式。
没有WIFI的生活,简直令人窒息;忘带手机上WC,多少会略显焦虑。
一句话:今天的我们已经离不开互联网,离不开手机。
但凡当我们的生活过度依赖于某种资源时,那此类资源的使用就一定会引发危机。
这是常识,也是规律。
与石油、空气、水、医疗水平、交通运力等各色资源一样,信息资源所引发的危机必将是空前的,实际上它已经静悄悄地涌入了我们的生活,虽似润物无声,实则疾风骤雨。
拿微信来说,如今的心灵鸡汤与信息过载问题已相当严重。
微信公号文章中,被阅读与转发量最大的就是那些心灵鸡汤式文章,或养生、或怡情、或立志、或人生。此类心灵鸡汤的大量转发已严重干扰着信息的有效传播、接收、识别、选取、应用。
通常,心灵鸡汤毒副作用有二:一是如毒品般麻醉着自己;二是如试敏般度量出智商。二者的共有特征便是:被麻醉与被度量,却不自知。
先说“麻醉”。
人活着总要追求过得“爽”,只是不同的人对何谓“爽”有着不同的理解与体验,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均莫过于此。
毒品的害处不用多讲,众所周知。其实,心灵鸡汤文章也是一种慢性毒品。
心灵鸡汤不但是伪科学的,很多还是反科学的。它的作用就是让读者未被满足的追求在精神上得以解脱,并且是以一种看似牛叉的方式。本质上就是毒品。
试想,一个内心非常期待成功的人,或追求发财、或追求权力,结果一事无成。当看到一碗“人生就是一种平淡”鸡汤时,定会一饮而进。
喝心灵鸡汤的方式不是真的留在自己肚子里,而是转发到朋友圈。由此,带给自己一种美妙的自信与力量,实则皆是虚妄,再怎么喝汤,阿斗还是那个提不起的阿斗。
心灵鸡汤文章之所以大受欢迎,有其生物学基础与道理,不足为奇。
人们为什么要刷朋友圈呢?生物学上最基础的需求是“安全”与“归属”。
这是我们人类从猿演变而来时,就带有的生命群居阶段所留下的深刻烙印。试想,有一天当你进到教室时,发现教室内空无一人,一种恐惧感顿时袭来。
之所以在当下社会,心灵鸡汤会成为一种毒品,与之前需要见面深聊才可释怀的信息交流方式不同,移动互联网让信息交互更加便捷,得以释怀的条件非常简单,只需动一下指尖。
于是,毒副作用才愈发明显,影响深刻。越是容易,越会深爱,最后“麻醉”了自己却不自知。
再说“度量”。
网络社会最大的特点就是一切未知,因为这是一个崭新的时代。
过往的经验在网络社会早已过时,经验说白了就是某种实践体会与个体认知。
而网络时代一切知识即信息的获取、传播、体验、认同完全发生了改变,并且是颠覆式的。
大量的网络信息转发,在此间便可度量出转发人的智商,这与年龄、学历、身份、地位无关。
通常,越是年长者,越喜爱转发一些伪科学文章,而转发者同样不自知,年长者的全部人生经验在网络社会面前不值一钱,不免让人觉得可怜。
如何养生啊、什么不能吃啊、什么骗术啊,诸如此类。可悲的是,他本身就是最大的受骗者和骗术的传播者。
一个人的成熟除了生理的、心理的,还有灵理的。互联网打破了传统心理成熟度依赖于人生体验的长短多寡,活得岁数长,未必有世俗智慧。
微信公号文章的转发就是一把很好测量“智商”的尺子,不信你去翻阅一下某人的朋友圈发文,相信会有所发现,当然你首先得是个一定程度上的智者。话说回来,我也是当局者迷。
但我相信,微信朋友圈转发文章是一个非常好的实证研究对象,咱们拭目以待。
正是因为“麻醉”与“度量”的现实存在,会让微信朋友圈充斥着大量的信息垃圾。微信已经面临着信息过载的问题,尽管微信已经提供了一些分类分群的功能,但功能与体验极其有限。
当微信成为人们交流的一种通用性、便捷性、一般性渠道时,朋友圈也就不再是朋友的圈子了。
在某种场合,有人想提出要加入你微信朋友圈,碍于面子一般总不会拒绝。结果便是,朋友圈中的非朋友数量与日俱增,信息过载问题相当严重。
以上仅仅是拿微信朋友圈做个小例子,其实,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过载问题随处可见且相当严重。
当下,我们必须要面对如何处理信息污染了,越早治理,越易见效,你说呢?